3月31日,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发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在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居住体验带来哪些升级?
No.1 新规有哪些看点?
此次新规亮点颇多。新规范规定了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高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提高了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提高了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要求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要求空调室外机安装在专用平台;规定了不同气候区供暖、空调设施设置要求等。
其中,“住宅层高调至3米”的技术标准,住建部在此前两会期间已有所披露。根据最新规范,住宅层高由现行版本规定的宜为2.8米提升至不低于3.0米,卧室/起居室净高由不低于2.4米提升至不低于2.6米。
中指研究院报告提到,随着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居住舒适度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通过加装隔声板来提升房屋隔音降噪性能,或者通过安装新风系统、中央空调、地暖等建筑设备来提升居住品质,而此次层高标准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居住空间的适应性。同时,层高提升后,可以扩大阳台窗户面积,改善室内采光和通风效果。此外,消费者在装修设计上也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及幸福感。
No.2 多地加速推动“好房子”建设
2025年,建设“好房子”被多地政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比如,广东提出“引导企业提高住房建设标准、优化物业服务,建设更多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山东支持“新出让优质地块上全部建设高品质住宅,打造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四川提出“建设‘川居好房子’,发布好住房评价标准和好房子设计导则,实施‘精品带动’工程,支持引导建设更多好房子”等。
3月31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将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大力推进改善型住宅建设,让老百姓住得更加安心、放心、省心、舒心。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当前各地持续推进“好房子”建设的相关工作,尤其是在规划设计方面落实了更优的政策,高度吻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的导向,具有非常好的启示意义。结合今年一季度的既有监测数据,购房者的购房信心明显增强,入市节奏加快。随着后续“好房子”产品的推出,将进一步提升购房者的获得感,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规范》发布后,相当于把住房消费的底线标准拉高了,好产品供给出来后会产生示范效应,从而带动换房。
在业内人士看来,“好房子”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升级,推动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房企推进“好房子”建设的本质是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因而需以新规范为底线、科技为工具、用户需求为核心,构建“硬品质+软服务”的双重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