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又迎来重磅政策。
3月23日,据北京商报报道,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已率先上调消费贷产品额度上限、延长贷款期限,其中,部分产品互联网贷款额度从20万元调升至3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放宽至7年。这一调整呼应了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消费金融新政”要求。
No.1 多家银行率先调整
日前发布的《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主要涉及七个方面,包括增加消费金融供给、优化消费金融管理、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纾困、加强消费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在个人消费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都有亮眼政策。
金融机构迅速跟进消费贷新政,目前部分银行已对消费贷提额、延期,有银行将消费贷最高额度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贷款期限延长至7年。
日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将消费贷款产品最高额度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同时贷款期限由最长3年延长至最长5年。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也将消费贷款产品还款期限延长至7年,据该行客服人员介绍,“目前借款期限一般有12个月、24个月、36个月、60个月、84个月等可选,新客和老客的执行情况一致,最终调整结果以手机银行界面显示为准”。
从社交媒体反馈来看,已有不少客户晒出截图,显示可申请的贷款时长最高为84个月,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
有业内人士分析,消费贷新规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带动汽车、家装等产业链发展。未来,银行消费贷需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并加强贷前和贷后管理,防范消费贷违规流入股市、楼市等。
No.2 消费贷成“新宠”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期监管部门频频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
日前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强化信贷支持”“强化投资对消费的支撑作用”等方面,提出不少金融举措。
实际上,除了响应政策号召,从银行自身发展来看,消费贷如今也是银行零售信贷的重要增长点与盈利“新引擎”。 以A股上市银行为例,据每日财经新闻梳理,截至2024年半年度末,37家披露相关数据的银行中有一半机构消费贷占个贷比例超过了20%,部分城商行占比高达40%甚至超过60%。
在此背景下,不少银行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增长明显。截至2月末,工商银行累计投放个人消费贷款超1.7万亿元;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69亿元。
从消费者关心的利率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在消费贷领域不断发力,消费贷利率不断走低,多家商业银行消费贷利率目前已降至2.5%—2.8%区间。
不过,市场专家提示,金融机构不能仅靠“卷”利率和额度,更应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强化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合理授信。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下一阶段,应进一步优化对消费贷款的管理要求,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客户资质、需求和风控能力,与客户协商确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当然,对消费者而言,申请消费贷款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和实际需要,应量力而行、合理适度,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切不可因为额度高、利率低就随意申请。
No.3 信贷助力提振消费
2023年、2024年的住户消费性贷款全年增加均超万亿元。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对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在《通知》发布后,消费贷成为近期市场热词。有市场观点认为,相关政策发布后,个人消费贷产品将迎来一波调整热潮。在媒体调查过程中,有银行人士直言,“目前政策已经下发,调整只是时间问题”。
预计其他银行也会相继跟进,形成一波消费贷调整潮,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并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除了发力消费贷,中行、建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相继出台了支持消费的专项行动方案,全面加大对促消费扩内需的支持力度。
高质量的消费金融服务正在助力消费市场。专家表示,提振消费要更多发挥政策合力,助力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