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再加码!
先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生育一孩补贴1万、二孩补贴5万、三孩补贴10万”“三孩可在全市自由择校”的信息持续引发关注,一时间,育儿补贴相关话题在网上网下引起热议。
此外,3月1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根据国家部署,建立实施生育补贴制度,为符合条件的生育家庭发放生育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结婚消费券、托育券,开展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
No.1 政策力度空前
本月以来,为提升生育意愿,相关育儿利好政策频出。
近日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实施儿科服务年行动,加大儿科服务供给。在儿童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加大综合医院夜间儿科门(急)诊开放力度。”
“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被写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本月6日,财政部部长提出,今年将对幼儿发放育儿补贴。
7日卫健委主任透露,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相关育儿补贴的操作方案,届时在育儿补贴方面会有直接的惠民措施和相应的政策安排。
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育儿补贴、劳动工资等政策,相关职能部门正在积极加紧制定,后续会陆续出台。
实际上,近年来,政府鼓励生育的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涵盖经济补贴、假期延长、托育服务、医疗和居住保障等多个方面。育儿补贴是提振生育意愿的关键措施之一。
No.2 多地育儿补贴加码
国家卫健委去年10月的数据显示,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育儿补贴包括发放现金、培训补贴、购房补贴、托育补贴等多种形式。
目前,育儿补贴发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一次性发放现金,如安徽省合肥市对符合认定资格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子女,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补贴,生育第三个子女,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二是定期发放补贴,如山东省济南市对符合相关生育政策规定的济南市户籍家庭中新出生的二孩或三孩,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四川省攀枝花市在2021年7月就出台了育儿补贴政策。相关政策明确,对夫妻双方户籍均在攀枝花且参加当地社会保险,按政策生育第二、第三个孩子并落户攀枝花的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周岁。截至目前,全市财政已累计兑现育儿补贴2897.9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育儿补贴范围大多涵盖二孩和三孩家庭,一孩家庭并没有纳入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本次呼和浩特市此次生育补贴政策的推行,创新性地将一孩家庭纳入了补贴范围之中。不同于以往仅对二孩以上家庭提供补贴的做法,呼和浩特市将补贴瞄准了“从零到一”的关键节点。针对年轻群体首胎焦虑的情况,政府通过一万元启动资金撬动适龄群体的生育意愿,化解想生不敢生的难题。
除了直接发放现金,相关的配套措施也在陆续出台,持续减轻家庭育儿的经济成本。
如合肥市在去年5月发布通知,二孩及以上的本市户籍家庭新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时,给予总房价1.5%的购房补贴。
3月14日,根据媒体报道,对于“发放育儿补贴政策”相关情况,深圳市有关部门回应称:“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育儿补贴实施方案,我市将根据国家部署积极稳妥做好落实。”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表示,对年轻人的生育支持中,经济支持尤其是直接的经济补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发放育儿补贴是直接经济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压力。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支持,比如房贷利率的优惠、公积金贷款可以更多等;时间上的支持,比如弹性工作制、育儿假等;此外还有普惠托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