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新篇,启新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新春第一会”尤其令人关注。
但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会,它往往聚焦新的一年里怎么干、重点干啥,所以具有“风向标”意义。各省份的“新春第一会”聚焦哪些新兴产业?释出哪些信息?
No.1 各地聚焦哪些新方向?
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多地“新春第一会”中,创新驱动发展成为重要内容。虽然每个省都在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但每个省聚焦的产业板块不尽相同。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广东省“新春第一会”主题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将进一步强化源头技术供给和应用场景创新,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要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北京的“新春第一会”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
此外,2025年北京将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多维度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8%、占北京市GDP比重超过45%的年度目标。
浙江省在“新春第一会”强调,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动工业稳进提质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安徽在“新春第一会”上将科技创新“置顶”,提出,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高效能产业创新,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营造高水平创新生态,畅通体制机制堵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在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方面,安徽省提出,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新培育科技领军企业10家以上;健全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以上。
江苏省计划更大力度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瞄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建好基础科学中心,用好各类科研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努力在重点产业领域成为全球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湖北将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重点领域聚势突破、布局抢滩。
重庆市要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产业大脑”牵引“四链”融合、“四侧”协同,部署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No.2 营商环境愈发重要
上海、辽宁、湖南、福建等地的新春第一会,均将目光对准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在营商环境改革上继续领先,今年推出了“8.0版行动方案”,首次将“夯实营商基层基础”作为独立板块,确保政策能够精准落地。尤其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使上海成为外资、科创企业的首选地之一。
辽宁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强调要强化法治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获得感、礼遇感和归属感,同时,推出一批具有辽宁辨识度的改革举措和经验成果。
湖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座谈会提出,要着力破解招商引资“内卷式”竞争的问题,着力破解招引项目质效不高的问题,着力破解招商引资方法不多不新的问题,着力破解园区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着力破解营商环境不优的问题。
福建省召开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提出,要把破解“市场难”“投资难”“创新难”“办事难”等突出问题作为切入口,以企业所感所及所得为评价标准,研究推出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
拼经济、优环境、抢开局,聚焦全年经济工作召开的“新春第一会”,这份不约而同的“默契”,源自各地对拼经济、谋发展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