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苏州市统计局公布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最高的十个内地城市“成绩单”均已出炉,过去一年十强城市有何变化?又有哪些看点?
No.1 十强城市格局有何变化?
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GDP总量十强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和南京。
上海始终是“龙头”。2024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大关,达到了53926.71亿元,成为我国首个GDP总量突破5万亿的城市。
其实,上海在2023年就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个5万亿城市。按照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51404.47亿元,较初步核算的47218.66亿元增加了4185.81亿元。
继上海之后,北京有望成为我国第二个“5万亿”城市。距离“5万亿”,北京仅有一步之遥。2024年,北京GDP达到4984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根据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只要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北京今年就将成为我国第二个5万亿城市。
“前三甲”中,深圳增速表现亮眼。2024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36801.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位居一线城市第一。
相比“前三甲”排序的相对稳定,中国经济“第四城”竞争较为激烈,主要表现为重庆、广州两座城市的反复争夺。
和2023年相比,重庆超过广州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城,其他城市排名未发生变化。
工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发展成为影响重庆、广州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2024年,从重庆主要支柱产业看,汽车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7%。而广州2024年正处于工业生产承压转型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0%。支柱产业中,仍处于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2%。
与此同时,苏州拉大了对成都的领先优势,而杭州也拉大了对武汉的领先优势。
苏州的增速之所以如此强劲,主要得益于其第二产业的迅猛增长,增长率高达7.1%。这座工业大市的硬核能量,再次彰显了它的不凡实力。
此外,苏州是目前唯一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的普通地级市,被誉为“中国经济最强地级市”。2024年,苏州实现社消零总额10043.7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过万亿元的普通地级市。
“前十强”榜单中,南京是“守门员”。自2020年首次赶超天津、跻身第10城以来,南京能否守住第10城就成为每年绕不开的争议。
2024年,南京GDP达到18500.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三驾马车”中,相比出口与投资,南京消费表现亮眼: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52.75亿元,同比增长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前十强”的有力冲刺者是宁波市。2024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从城市排名来看,宁波经济总量超越天津,跻身全国城市第11位;与南京仅有353亿元的差距,给南京带来不小的“守门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作为“守门员”的南京之外,前十城市全部跻身2万亿俱乐部,2万亿GDP正在成为新的竞争起点。
No.2 发展有何亮点?
从经济增速来看,经济十强市中,有六座城市GDP同比增速超过全国5.0%的水平,其中,苏州经济增速排在第一位,高达6.0%,增速居万亿城市前列。
深圳5.8%的增速仅次于苏州。梳理具体数据可以看到,工业和投资是深圳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支撑。
2024年,深圳共拿下4个“万亿”和3座“第一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深圳市工信局预计),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01万亿元;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工业第一城”,时隔9年重夺“中国外贸第一城”,首次成为“中国汽车(产量)第一城”。
此外,重庆、成都的GDP增速均为5.7%,大幅高于5.0%的全国大盘。
重庆受益于主力车企销售火爆,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32万辆,同比大增90.5%;汽车产量254.01万辆,反超广州(253.98万辆)位居全国第二;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26.7%,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
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0.5%。成都是西部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国际消费中心,现代服务业表现一向突出,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城市发展,充满了竞争和变化。这不仅是数字的对决,更是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城市竞争力的展示,每座城市都在鼓足干劲,使劲往前赶,以一域精彩为大局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