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以来,全国多地召开重要会议,其中对于2025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最引人关注。这些开年会议传递出哪些经济信号?各地经济目标有何变化?经济发展又有哪些重点?
No.1 多地公布经济增长目标
扩内需、促消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多地两会明确2025经济增长目标。
截止到1月16日,共有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召开了两会,公布了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
梳理各地公布的经济增速目标可以发现,目标最高的是海南,定在6%以上,内蒙古和湖北定在6%左右,湖南、浙江和吉林三个省份定在5.5%左右。
多数省份将目标定在5%左右,包括黑龙江、广西、天津、北京、上海、广东,河北、辽宁定在5%以上,福建定在5%-5.5%左右。
为实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了提振经济的多项任务,包括稳投资促消费、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对外开放步伐等。
No.2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关键词
在已经召开的地方两会中,几乎可以看到,像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几乎成了很多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高频词,也成了一些省份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共同发力点。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上海将围绕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6G、量子计算、聚变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深化张江高新区、“大零号湾”等创新载体建设,发展高质量孵化器,着力培育硬科技企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者万喆表示,实际上不约而同的共识是以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词的,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等实际上都紧扣着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产业发展中,蕴含了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的赋能,以及对于传统技术产业的改造,同时也有着对于未来产业的布局,所以相同之处在于,新质生产力才是未来生产及发展的关键。
No.3 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
北京政府报告里提到要大力提振消费,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上海在消费提振方面,将推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要求加快打造以国货潮牌为引领的消费自主品牌,并提升入境人士消费便利度,发展免退税经济,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浙江省明确提出,要提振和扩大消费,切实增强消费促发展基础性作用。培育壮大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提升商圈经济、夜间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打造更多精品项目、爆款IP。扩大生活性服务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推动入境游加快复苏,全面提升境外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便利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由2024年的3.8%左右加快至6%,服务零售总额增速也将有所加快,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70%-80%之间,明显高于2024年的50%左右。
站上新的台阶,面临新的形势,各省新一年经济增长目标怎么定,既看实力,又见信心,也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