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刚刚落下帷幕,有关2024年的各项数据将陆续发布。
1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接连抛出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增速以及关于人口的重磅数据。其中,出生人口增加登上热搜,那么本次公布的人口变化还有哪些新的特点?
No.1 出生人口为何突然逆转?
近些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一直呈下降趋势,且在2022年跌破千万。因此,2024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相较2023年的902万人增加了52万人。结束了自2017年以来的“7连降”局面。学者表示,2024年出生人口的反弹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生肖龙年的影响,中国人对生肖“龙”有特殊偏爱,因此部分家庭选择在这一年生育,从而推动了出生人口数量的增加。
而从生肖喜好看,人口学者何亚福此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出生率推算出生人口,将1952—2023年六轮完整生肖年的出生人口合计发现,出生人口最多的前三名生肖年依次是龙年、蛇年、马年,出生人口最少的生肖年是牛年。其中,六轮龙年出生人口比六轮牛年出生人口多2300多万人。
二是政府鼓励生育的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涵盖了经济补贴、假期延长、托育服务、医疗和居住保障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的支持效果逐渐显现,对提升生育意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此外,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768.2万对,比上一年增加84.7万对,这对于2024年的出生人口有正面影响。
尽管出生人口数量有所反弹,但中国的人口形势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202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为负。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
另一个是老龄化程度加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比2023年增长133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22.0%,比2023年提高0.9个百分点。
No.2 发钱催生时代来了?
尽管2024年出生人口反弹,但从长远看,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仍受育龄妇女人口下降和生育意愿低迷制约。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从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内陆地区,纷纷出台政策补贴生育、鼓励延长婚育假期、保障房政策向多孩家庭倾斜等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提高了家庭的生育意愿。
2025开年,微信公众号“天门发布”发出喜讯,该市出台鼓励生育政策后,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加1050人、增幅17%,出生人口8年来第一次实现“由降转增”。17%的增幅,震惊全国。
对于生育三个孩子的家庭,他们可以享受到包括基因筛查费用减免、分娩补助、一次性生育奖励、产假补贴、每月育儿津贴、购房奖励等一系列福利。
湖北省不仅有天门,还有相当多的城市都在鼓励生育这件事上,使出了洪荒之力。从出台生育补贴的城市数量,到补贴的力度,湖北都是全国独一档。
纵观国内各大城市的生育政策,其实已经证明了这个规律——发钱催生最积极的,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如湖北、陕西、四川、黑龙江、甘肃、辽宁等,不少是需要靠中央转移支付“输血”的区域。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5万元。上海平均养育成本最高,养1个就得101万元,够湖北人养2个娃,够西藏人养3个娃了。
此外,经济弱市发钱催生的动力和紧迫性也更强,毕竟它们往往面临人口持续流失,而经济强市可以虹吸周围人口。
中长期来看,出生人口数量仍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婚育观念变化等因素有关。从经济角度来看,人口是生产力、消费力和创新力的基础。鼓励生育不仅关乎人口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稳定楼市、扩大消费、稳住就业、创新发展的未来。因此,未来我国仍需继续完善生育政策体系,提高生育服务水平,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以应对人口负增长的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