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77-1561
(工作时间:7×24小时)
一路向“新”!2025这些“竞业”之城,谁在改变城市未来?
发布时间:2025-01-02|发布人:管理员

回顾整个2024年,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了贯穿全年经济的重头戏,也是人们议论最多的新话题。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被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产业”风口已至。在这场国内外争相布局的竞速赛中,各地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如何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低空经济之城——深圳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在2024年的热度持续走高。这一年里,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的100多个城市,出台了低空经济相关政策。

1735779798263079.jpg

目前,低空经济已在一、二、三产业中拥有广泛应用,正步入快速成长的新阶段,拥有万亿级的市场规模。通过改革和完善政策体系,引导创新资源和要素有序流动,低空经济不仅能够实现自身发展,还能孕育新业态、带动新产业,从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被称为“无人机之都”的深圳,2023年全市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900亿元,同比增长20%。

数据显示,深圳在低空领域已形成融合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大疆、道通、科卫泰、联合飞机、峰飞航空、德国百合花、卓翼智能、沃兰特等头部企业均选择深圳。

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元。据中国民航局预计,到2025年,国内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人形机器人第一城——北京

2024年被称作人形机器人元年,而北京已经在诸多层面领跑,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总收入超过2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家,居全国首位。同时,北京大模型独角兽数量占到全国八成。


机器人.jpg

从创新成果、顶尖机构、产业政策到上下游布局、商业化落地,如今都被北京这座潜力无限的“人形机器人第一城”串联起来了。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到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到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

演唱会第一城——广州

根据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广州演出市场持续走旺,跃居全国演唱会“第一城”。

广州12.jpg

目前,作为全国“演唱会第一城”,广州的“演艺+旅游”融合发展正不断加速。以2024年12月为例,广州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艺活动超过17场,持续拉动了与之相关的文旅、交通、美食、住宿等联动消费。

此外,在数字音乐领域,截至2023年2月,广州市音乐及相关企业共有2900多家,数字音乐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4,数字音乐行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数字经济之城——杭州

“数字经济”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作为最早拥抱数字经济的城市之一,“数字之城”的美誉,杭州当之无愧。


杭州.jpg

早在2003年,杭州就确立了“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的发展目标。直到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8737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而发展数字经济,杭州也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标准: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增加值超过7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0%。

汽车制造之城——重庆

在房地产行业降速之后,不少城市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汽车产业上。汽车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大规模的就业,更能提升整个城市的科技水平,许多城市因为汽车产业而兴起,比如美国的底特律、德国的沃尔夫斯堡。

汽车.jpg

过去十年,全国汽车第一城的位置几乎是被重庆与广州轮流把持。但2024年前三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4%,仍处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与此同时,“老对手”重庆的汽车产量则在不断提升。2024年上半年,重庆以121.4万辆汽车产量成为全国第一,增速位列全国汽车产量前十省市第一,重回全国汽车第一城。

时隔数年,重庆汽车产量重回全国首位,离不开其对新能源车的重视。2024年上半年,重庆生产的汽车中约1/3是新能源车,同比增长1.5倍。

此外,从近三年的产销数据来看,西安、深圳、合肥等城市凭借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

自动驾驶第一城——武汉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自2022年5月落地武汉经开区并在8月启动国内首个全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以来,“武汉黑科技震惊外国人”、“无人车什么时候开到我家乡”等相关视频让武汉不断破圈,也让无人驾驶这一黑科技已经成为武汉的城市新名片。

1735779948941087.jpg

近两年来,武汉市加快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在全国率先发布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政策,实现跨区通行、跨江通行、机场高速通行等多个自动驾驶商业应用场景的全国创新突破。

截至2023年底,武汉全市累计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已突破3378.73公里(单向里程),覆盖12个行政区,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770万,开放里程和开放区域数量保持全国第一,也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

武汉,正在努力打造“全球自动驾驶第一城”。

园区经济之城——苏州

根据相关机构测算,园区经济约占全国GDP比重近四分之一。以开发区为代表的园区已成为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和增长极。

工信部旗下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2024)》,江苏共有19个园区上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苏州共有8个园区上榜,成为上榜园区最多的城市。

1735779982637414.jpg

苏州的整体产业园区布局及发展,不仅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更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地区生产总值达2809.95亿元,同比增长7.0%。

冰雪经济之城——哈尔滨

“尔滨”火爆出圈,带动了冰雪经济的持续火热。眼下,随着冰雪季节到来, 哈尔滨,如今又重回文旅流量“C位”。

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八个方面24条举措,以冰雪运动为引领,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明确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1735780024790868.jpg

数据显示,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超3亿人。随着冰雪经济资源不断盘活,消费潜力不断挖掘,未来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哈尔滨也正在迎来新的流量风口。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冰雪经济带来诸多利好,也让冰雪经济的市场前景更加宽广。

算力第一城——廊坊

综合算力是集算力、存力、运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呈现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已成为赋能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动能。

根据《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显示,在2024年全国综合算力指数排名中,河北省位居第一。廊坊市、张家口市城市算力分指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1735780059794129.jpg

近年来,廊坊先后制定《廊坊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廊坊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为夯实“算力底座”提供政策支撑。张家口积极谋建京津冀“算力之都”,累计投运大数据服务器160万台;位于廊坊的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河北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在抢占未来制高点的竞赛中,如何顺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城市的选择和行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