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77-1561
(工作时间:7×24小时)
债市降级潮汹涌,这次监管对评级机构动真格了!
发布时间:2021-08-13|发布人:管理员

继五部门发布信评新规后,评级行业再迎重磅改革举措。

111.jpg

8月11日晚,央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使用外部评级的自主性,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改革,决定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即日起实施。

这意味着,债券强制评级的取消再进一步。

No.1 信用评级密集下调

经历了去年违约风暴,步入2021年,信用债市场迎来“降级潮”。

查询Wind可以发现,截至8月8日,主体评级被调低的企业达到94家,数量是去年的两倍还多,创下近年来新高。与之相对,主体评级被调高的企业仅28家。

222.jpg

另据统计,截至7月末,2021年共有250个债券发行人外部评级下调。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外部评级调整总体有三个特点:一是上调数量首次低于下调;二是外部评级下调数量处于历年同期最高水平;三是外部评级上调的个数为2012年以来最少。

一位信评行业从业者对评级下调现象也颇有感触。“和以往相比,今年评级下调现象的确更为明显,不仅是债项评级的调降,也有债券主体评级的调整,似乎评级下调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在今年外部评级下调的企业中,AAA级占比10%,AA+占比18%,AA占比29%,AA-占比16%,A+占比4%,A占比4%,A-占比2%,由此可见,AA占比绝对水平最高。同时,和2020年相比,AAA和AA+的下调占比均提升较明显。

从企业属性来看,评级下调的企业中,40%为地方国企,4%为央企,56%为民企及其他。和前三年相比,地方国企占比提升,民企及其他占比下降。而评级上调的企业中,地方国企占比65%,央企占比15%,民企及其他占比21%,其中,地方国企占比较此前有小幅下滑。  

No.2什么导致了企业信用“降级潮”?

一般而言,企业评级调整所考察的指标要素大体包括宏观环境、行业前景、企业竞争地位、业务情况、盈利能力、财务风险等,不同评级机构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但归根结底,信用评级的下降主要还是受信用基本面的影响,比如市场或企业出现了不利信号等,引发市场担忧。 尤其是去年华晨和永煤信用债相继违约事件引发信用债市场的剧烈震动。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两家企业都是地方国有企业;另一方面,两家企业在违约前主体信用评级均为AAA级,且违约债券的债项评级也是AAA级,因而使得市场悲观情绪集聚,一直延续到今年,再加上部分企业风险持续暴露,在此背景下,评级密集被下调的情况出现。 另一个主要原因,此轮主体、债项评级被下调也与监管导向有关。

No.3 稳步推进强制评级的取消

自去年以来,监管就在逐步推动降低外部评级依赖改革举措。

去年年底,央行联合多部委发布《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将信用评级报告从发行时必须披露的文件列示中删去。

今年1月29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取消注册发行强制评级要求的分阶段方案,并发布《关于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明确债务融资工具注册环节取消信用评级报告的要件要求,即在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产品注册环节,企业可不提供信用评级报告,从而将企业评级选择权交予市场决定。

2月26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与《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办法》,前者取消了公开发行公司债强制评级要求,以及普通投资者参与认购的债券评级必须达到AAA的规定;后者则明确取消注册环节的强制评级。

3月26日,交易商协会再发文,称在前期债务融资工具注册申报环节取消信用评级报告要件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在发行环节取消债项评级强制披露,仅保留企业主体评级披露要求,将企业评级选择权交予市场决定。

8月6日,人民银行等有关监管部门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将择机适时调整监管政策关于各类资金可投资债券的级别门槛,弱化债券质押式回购对外部评级的依赖,将评级需求的主导权交还市场。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第11号公告,决定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

不难发现,近期监管出台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对降低外部评级依赖的落实。

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各监管部门在弱化外部评级依赖的改革举措上正逐步形成合力,将助力推动我国评级行业由“监管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有助于加快评级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No.4 评级行业向市场化迈进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是评级市场需求的重塑期、评级机构转型期和洗牌期。

在迈向市场化过程中,业内的共识在于,这对评级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将加快转型,机构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毕竟在短期内,取消强制评级可能会对评级机构的业务需求造成一定影响。

从长远来看,有分析称,声誉机制的驱动将推动评级行业回归市场本源,有助于行业更加重视评级质量和产品服务,形成良性的行业竞争。

333.jpg

对于评级机构而言,市场化是唯一途径,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业务水平、级别准确度、对市场投资的风险判断以及公信力。未来,评级机构要加强全流程的系统建设,在保证合规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