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汇率清晰信号接连释放,人民银行再度出手“扶稳”汇市!
1月13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宣布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近期,央行等多部门“多箭齐发”,一系列稳汇率动作怎么看?今年人民币汇率可能怎么走?
No.1 18个月以来首次调整
1月13日,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于2025年1月13日实施。
这是自2023年7月20日央行、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后,再次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业内人士表示,此举亦可被视为稳汇率的工具之一。
据了解,目前企业举借外债主要有两种模式:投注差模式和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较多企业会选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能够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进而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解汇市美元供求偏紧状况。
No.2 央行“多箭齐发”稳汇率
岁末年初,人民币在岸和离岸汇率震荡加剧,监管层一系列动作显示出清晰的稳汇率决心。
1月9日央行公告,1月15日(周三)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6个月(182天),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发行量为人民币600亿元,发行规模突破新高。
业内表示,央行票据是人民银行在市场上发行的一种短期债务工具,具有回笼资金也就是收紧市场流动性的效果。一般来说,在香港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也就是“离岸央票”,除了调节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外,还能够丰富离岸市场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1月13日,据央行消息,近日召开的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部署加强外汇自律管理有关工作,再次强调了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局坚决维护汇率稳定的内容。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对扰乱市场秩序、恶意误导公众等违反自律规范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要求自律机制成员自觉遵守自律规范,不得扰乱市场秩序,不得推波助澜加剧顺周期行为,共同维护外汇市场有序规范运行。
同日,央行行长在第18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作为外汇市场的监管者,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更加从容,经验更加丰富,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我们将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汇率的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同时,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与此同时,央行近期召开的多个会议都传达出更为明确、强势的稳汇率信号。其中,在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中,央行明确强调了“三个坚决”,即“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到了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之前,1月10日,央行发布公告称,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市场人士认为,此举有助于遏制近期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抢跑”势头,稳定市场预期,同时避免中美利差倒挂进一步走阔,也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
业内认为,央行当前仍有丰富的政策工具储备以应对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政策工具箱包括稳定中间价报价、增发离岸央票、稳定远期汇率以吸引外资持债等。
此外,着眼于有效应对外部经贸环境变化,2025年人民币汇率弹性趋于加大,贬值容忍度也会有所提高,但会继续围绕合理均衡水平双向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