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各省市一季度GDP的陆续出炉,各地的财政收入数据也已揭晓,不过相比于GDP数据,“真金白银”的财政收入备受关注。
2024年一季度,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3%的背景下,各省市财力如何?26座万亿城市表现如何?这些数据反映哪些趋势?
No.1 各省市财力如何?
总体来看,一季度地方财政仍能称得上较为平稳。根据财政部国库司数据,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5072亿元,同比增长1%。考虑到去年因退税缓税缓费造成的高基数等影响,这一增速仍相对可观。
具体到省份,2024年一季度财政收入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山东。这些省份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财政收入稳居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经济总量前十省份,一季度的财政预算收入也有不同波动。
江苏、浙江的预算收入相对平稳,分别增长了0.8%、1.4%,近来经济表现亮眼的安徽则下降了1.3%。湖北却增长了6.75%,增速排名经济十强省份首位,同为10强的湖南、山东则保持了4.3%,4.5%的增长。
此外,不同地区预算收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根据山西财政厅数据,一季度,山西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3.8亿元,比上年减收170.8亿元,下降了16%。
不只山西,还有江西、河北、陕西等七个省份的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同期,重庆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却完成666.3亿元,增长19.6%,辽宁增长7.9%,贵州增长了7%。二者差距明显。
业内表示,2024年一季度,地方财政收支增速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出现较大偏移,省份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出现较为明显分化。而在经济增速换挡、地方债务承压的大背景下,既要保障硬性民生支出,又要应对换挡转型期的收入波动,如何平衡财政收支,考验着各方智慧。
No.2 万亿城市表现如何?
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划分,26座万亿城市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其中,上海、北京、深圳,是仅有突破1千亿元大关的三城。
除了第一梯队的三座城市之外,500-1000之间的第二梯队,则有杭州领衔,而且杭州也是距离千亿门槛最近的城市。其余成员还包括苏州、宁波、重庆、天津、成都、武汉、南京和广州。
从增速上看,有6座城市增幅在5%以上,重庆(19.6%),天津(7.3%)、武汉(6.4%)、泉州(6.2%)、长沙(5.6%)、烟台(5.1%)。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一季度这么炸裂的数据,是由于非税收入大幅增长。据重庆市财政局数据显示,一季度,重庆市税收收入完成378.2亿元,增长2.3%;非税收入完成288.1亿元,大幅暴涨53.8%。
除此之外,从同比增速看,深圳是唯一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收的万亿城市。一季度,深圳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2.1亿元,同比下滑1.9%。而其余25座万亿城市财收虽都录得正增长,大多数城市增速不足在3%以下。
No.3 非税收入激增
一般而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含了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二者所占比重常被作为衡量地区财政与经济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总体来看,在一季度地方税收增长因故放缓时,地方的非税收入得到较为普遍增长,部分省份增长超一成。其中,盘活存量资产、依法收缴罚没收入等成为地方非税收入高增长的主要支撑。
根据吉林财政厅数据显示,一季度吉林非税收入141.1亿元,同比增长41.3%,完成年初预算的32.1%,快于序时进度7.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62.9亿元,增长1倍;政府住房基金收入20.6亿元,增长29.7%;罚没收入18.6亿元,增长58.7%。
除吉林外,重庆、贵州、内蒙古三省份一季度的非税收入增速也分别得到了53.8%、17.6%,35.5%。
多名专家认为,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问题需要靠经济发展来解决。
宏观层面,地方应积极盘活地方现有资源,抓住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微观层面,再好的项目也需落地,各地区可以从基层入手,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保障地方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