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77-1561
(工作时间:7×24小时)
龙年或是生育小高峰,出生人口,要逆转了?
发布时间:2024-01-18|发布人:管理员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国民经济数据,除GDP增长5.2%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国的人口数据: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如何?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

No.1  出生人口守住900万关口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为14.09亿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继2022年之后连续第二年负增长。

1705540335781783.png

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虽然创下新低,但比之前市场预期得要好很多。之前,机构预测2023年出生人口可能会跌破800万人。
虽然好于预期,但跌势根本也收不住。902万出生人口,已经7连降,相比于2016年的高点,减少了883万人,跌幅49.5%,几乎腰斩。

No.2  龙年或迎生育率小高峰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4年出生人口反弹是大概率事件。
一方面,2024年是生育恢复之年,有望承接部分疫情时期的补偿性生育。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办理结婚登记为569.0万对,同比增加24.5万对。结婚人数有所回升,对生育也会带来一定正面支撑。
另一方面,2024年再逢龙年,受儒家文化影响,龙年一般都是生育大年。
龙在中国有着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国人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家长更以“望子成龙”为期许。

1705483546250.jpg

龙年效应,不只是存在于内地,连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等海外华人聚居之地都是如此。
上一个龙年是2012年。
当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达到14.57‰,全年出生人口1973万人,是本世纪以来最高的一年,甚至超过了后来全面放开二孩乃至三孩的年份。
因此,时隔12年,龙年再至,“望子成龙”会否催生生育小高峰,值得关注。

No.3  未来将长期保持下降趋势

生育形势或有阶段性反弹,但要真正逆转,还需要很长时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提出,近12年来,中国先后出现了劳动年龄人口达峰和人口总量达峰两个重大转折点,当前我国的人口总量已处于峰值期,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下降趋势。

报告称,中国人口减少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结果,但中国工业化速度更快,导致人口减少也出现得更早。机构普遍预测,到2035年中国总人口在14亿人左右,到2050年中国总人口在13亿人左右。

1705483509457.jpg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表示,2022年是我国人口负增长起始年,国际经验表明,人口负增长最初时期常伴有人口增减交替的波动。2024年受生肖龙年和疫情后生育反弹的影响,人口负增长也许会缓和一点。但是,长周期的内生性人口负增长的大趋势木已成舟。
未来30年,无论生育率水平高与低,总人口减少的速度相对温和,但是总人口远期的减量却十分剧烈,这是人口发展规律。

No.4人口持续减少会带来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人口总量减少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随着人口总量的下降,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人口总量减少也可能提高劳动力相对价格。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必然趋势。这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705483774050.jpg

同时,人口总量减少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随着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就业市场的竞争将有所降低,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和生活水平。

然而,人口总量减少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短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将发生深刻变化,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此外,消费市场也可能受到影响。人口总量减少意味着潜在消费市场的萎缩,对于依赖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带来挑战。如何激发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人口问题是各国关注的焦点,全球不少国家都出现了人口降低、生育率降低、老龄化加重的问题。实际上,人口数量下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可避免的结果,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学界普遍认为,提振生育、增加出生人口,是未来要集中发力去攻克的人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