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它的各种讨论便此起彼伏。林黛玉家族财产之谜,也是很多朋友都感兴趣的话题。
那么,林黛玉的父亲死后,有没有留下巨额遗产?从财富传承的角度来看,黛玉的困境揭示了家族财富传承的哪些挑战?独立女性如何合理安排资产配置?新形势下我们又该如何体面养老?
本期“弘恒学院·弘声朗朗”邀请资深理财规划师、弘恒学院院长李力瀚先生和我们从黛玉的“财产”之谜,简谈家族传承。
扫描上方二维码
即可观看本期精彩内容
视频看点
家庭资产如何安全的传承给独生子女?
独立女性如何合理安排资产配置?
从家庭结构看如何体面养老?
本期嘉宾:李力瀚,国家理财规划师、中国理财师联盟西南片区常务理事、弘恒学院院长,潜心研究《红楼梦》多年。
No.1 黛玉家到底有钱吗?
关于林黛玉家产之谜,也是红学研究中的热点。
清代人涂瀛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行的《红楼梦论赞》有个附录《红楼梦问答》中认为,林如海死后,林家“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从一些线索推断,林如海很懂官场,赚了不少钱,不过,林如海当官赚的钱并不是主要的,因为林家到他这里,上面还有五代祖辈的积蓄,这才是主要的。
不过,认为林黛玉没有巨额家产的,也有充分的理由:比如,林黛玉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接她来贾府时,只带了一个奶妈一个丫环,其它什么也没有;父亲死后,也仅仅是带回文房四宝和几大箱书。
还有,林黛玉寄居在贾府,月钱就是王熙凤循例给付的二两银子,生活上较大的开销如平时服用的人参养荣丸、喝的茶叶、穿的鹤氅等等贵重用品,其实都是贾母心疼宝贝孙女,安派专人派送的。
林黛玉也曾亲口对薛宝钗说起自己的情况,“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真有钱绝不会如此言不由衷。
所以,自尊敏感的林黛玉生活在到处都是势利眼的贾府才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般悲凉的寄人篱下之感。
No.2 未雨绸缪,规避风险
黛玉是悲剧的,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全民重视理财的时代,再读红楼,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关注到的理财、乃至家族财富管理,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比如,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家族信托”。
提及范仲淹,大众首先想到的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流芳千古的诗句,但鲜有人知的是,他还为世人留下了公认是中国家族信托的雏形——“范氏义庄”。(1049年——1050年间设立)
据公开报道,虽然历经风云起伏,朝代更迭,但范氏义庄到了清朝宣统年间拥有田地5300亩,且运作良好,前后持续长达900 余年,并且后世子孙中诞生了80名状元和400名进士。
事实上,后世达官显贵以效仿范氏义庄为风潮进行财富传承。反之不提早做财富传承的准备,则很容易家族衰败。例如在《红楼梦》中,秦可卿曾效仿义庄制度,托梦给王熙凤出了防止家族衰败的主意,但并未引起注意,荣宁二府最终迎来了“盛筵难再”的衰败。
No.3 提前规划,防患于未然
人生百年,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很难找到一种方案,一旦设计好了就能百分百保证自己的财富的传承与安全,所有的既定方案都要面临各种小概率风险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要做规划,而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帮助我们设计专业的方案,不断去完善规划。
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但愿《红楼梦》中所折射出的这些理念,能对我们当前的家庭财富管理所有借鉴。
更多内容请查看本期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