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为隔夜资金设定利率区间
中国人民银行7月8日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即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
据介绍,相关操作时间为工作日16时至16时20分,期限为隔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20个基点和加50个基点。
市场人士认为,本次创设的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基准,向下减20个基点、向上加50个基点,能够形成中国人民银行短期利率调控“走廊”,有效引导市场利率走势符合中国人民银行操作目标。
股市:银行股逆市上扬
7月8日,两市股指盘中震荡下行,三大股指盘中均跌超1%,北证50指数跌近4%续创历史新低;场内超4800股飘绿。
截至收盘,沪指跌0.93%报2922.45点,深证成指跌1.54%报8561.95点,创业板指跌1.62%报1628.76点,上证50指数跌0.6%;北证50指数跌3.6%。沪深两市合计成交5820亿元。
盘面上看,地产、券商、酿酒、医药、汽车、石油、煤炭等板块走低,银行、电力板块相对坚挺,复合铜箔、有机硅概念逆市活跃。
天风证券表示,整体来看,综合宏观数据和技术指标,风险偏好有望在宏观数据落地后迎来修复,同时出现明显缩量和震荡下沿信号,指数有望开启反弹。
地产:多地密集施策盘活存量“稳楼市”
近期,四川遂宁、广东惠州、广西桂林等多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公告,鼓励国资平台通过“收储”已建未售新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与此同时,支持消化存量住房的金融与财政政策也不断加码,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稳步推进,财政补贴持续落地。
业内专家认为,多地密集施策,通过“收储”模式盘活存量房地产市场,是统筹“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过程中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缓解房企经营压力、稳定市场预期,助推房地产市场企稳恢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约30个城市出台政策,鼓励国资平台通过“收储”模式盘活存量房市场,用作市场化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用途。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因城施策”,基于地方实际情况加大“收储”工作财政支持。
目前已有城市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消化存量住房。郑州对于参与收购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企业,前期收购阶段一次性补贴200元/平方米。
有专家认为,对于整体市场而言,金融和财政政策的支持能有效发挥托底效应和更好发挥撬动、激活作用,使得长租房企业盈利性更可持续,助力房地产行业周期筑底,也能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模式有效转型。
民生:加大抗灾救灾资金投入力度
面对旱涝等灾害频发,中央财政加大资金拨付,支持地方抗灾。
有媒体统计发现,6月中旬以来,财政部等中央部门累计拨付各类抗灾救灾等资金达到约33.8亿元。
今年全国“南涝北旱”特征明显,局部地区受灾较重。为了防灾救灾,6月18日至7月6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拨付7批次防灾救灾类资金,金额合计约33.8亿元。
事实上,除了各级财政投入的应急类防灾救灾支出外,早在去年底中央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这笔资金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国际:全球气温再刷最热纪录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球气温屡刷新高似乎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欧盟气候变化监测服务机构周一表示,上个月全球刚刚再度创下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延续了此前一连串的高温纪录。一些科学家已表示,这使得2024年有望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根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周一发布的最新月度公报,自2023年6月以来的每个月(连续13个月),全球气温比以往同期的纪录更为炎热。
一些科学家指出,最新数据表明,2024年很可能会超过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因为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和此前厄尔尼诺等自然现象,都在将今年的气温进一步推向了历史最高。